7月4日,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袁欣一行9人赴我馆调研交流,我馆馆长阮伟、副馆长张丽娜及各部门主任参与接待与座谈。阮伟馆长带领大家参观图书馆各楼层,详细介绍了图书馆改造升级整体情况、新馆馆舍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馆藏特色和智能设施等,并重点介绍了特藏室中的珍贵档案资料。座谈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袁欣馆长首先对我馆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随后从历史沿革、部门概况、特色资源、读者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
时光荏苒,毕业季如期而至 请分享你徜徉书海的美好瞬间 与图书馆的点点滴滴 你和图书馆的专属青春记忆
5月24日,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分会高等艺术院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艺专委”)主办,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联合承办的“艺术院校图书馆美育浸润与智慧赋能创新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成功举办。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蒋毅坚,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图研分会会长、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与20余家艺术院校图书馆等相关单位的40余位同仁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围绕贯彻落实美育浸润行动,加强信息时代科技赋能,发挥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不断改革创新图书馆服务形式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研讨。研讨会由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馆长阮伟主持。
作者:满运喜出版年:2023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简介:本书选取中国古典舞建设历程中十余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如李正一、孙光言、王克芬等,通过访谈的形式挖掘了他们在中国古典舞建设中所做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出版价值。读者可以通过该书了解到中国古典舞60年的发展历程
作者:邓佑玲主编出版年:2022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简介:本书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遵循代表性原则、连续性与回访性、客观性与全面性原则,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舞蹈身体文化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民族舞蹈概说、民族舞蹈本体论、民族舞蹈起源论、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论、民族舞蹈类型论、民族舞蹈功能论、民族舞蹈研究方法论等7部分内容
作者:陈亚芳,孙林,周玉倩主编出版年:2023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简介:本书深入浅出的阐释舞蹈美育的科学原理与系统方法的结合,旨在对多元化舞蹈美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对于舞蹈学科的理论建设,具有开拓意义的填补。舞蹈美育即是一种情操教育更是一种心灵教育,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和胸襟。本书充分挖掘舞蹈美育在高校舞蹈专业师生使用中的突出特点,系统、科学地阐明了舞蹈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指...
作者:杨懿媛出版年:2023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简介:本书以舞蹈艺术及其美学属性为切入点,阐述了舞蹈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舞蹈教学的模式与创新,进一步基于新媒介的应用探索舞蹈教学的新发展,以及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与实践,最后对预防舞蹈损伤措施进行了探究。
本书按照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脉络, 在以文物资料为据的“考古学”基础上, 以“舞蹈学”的视角, 通过贯穿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至清代末近七千年历史的四百余张具代表性的文物图片, 对中国古代各时期政治、文化及与舞蹈艺术本体特征有关的文物形象资料, 进行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考述与展示。
本书围绕榆林窟壁画乐舞图像进行。根据先前的研究成果,榆林窟包含乐舞图像的洞窟仅有10余个,包括唐代第15窟、第25窟,五代第12窟、第16窟、第19窟、第33窟、第34窟、第36窟,宋代第20窟、第38窟以及西夏第3窟、第10窟等。根据笔者实地调查,榆林窟绘有乐舞内容的洞窟实际共计31个,占榆林窟洞窟总量的七成以上,洞窟编号及具体乐舞图像内容将在总录部分中详细呈现。
本书自海伦·加德纳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艺术通史;先后被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甚至美国精英高中选为教材,是最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本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视角展示艺术发展美的历程。全书共38章,近125万字,收录近1700张高清图片;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艺术,广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本艺术史关注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注重普及性与趣味性,力求明白易懂,致力为更广大艺术爱好者开启艺术圣殿之门。
本书是第十一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讲述了陈千里孤身潜入暗夜,在极限时间内突破重重限制,运筹帷幄,最终凭着孤绝的勇气、强大的信念、缜密的设计和高超的谋略布局,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千里江山图”计划的故事。作者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方式去想象和呈现它的过程。